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本文首發(fā)于虎嗅年輕內(nèi)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xiàn)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tài)度。
因為法定退休時間要推遲,法國人民罷工了。
雖說在這個熱愛表達政治訴求的國度,罷工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這一回的規(guī)模不同凡響。
法國總工會(CGT)宣稱,2月11日周六,全法有250萬人參與游行。法國內(nèi)政部的數(shù)據(jù)相對保守很多,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承認這天的游行人數(shù)接近百萬人。同等規(guī)模的抗議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三周。
延遲退休的可怕前景嚇壞了法國人,他們聚攏在埃菲爾鐵塔的晴空下,手舉標語齊聲高呼:
“我們活得更久,這是件好事,但不是為了工作到死!”
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態(tài)度強硬,他表示,推遲退休至關重要,“沒有商量的余地”。
不過與此同時,法國一位部長級代表Attal也宣布了一項新措施,將在政府小范圍內(nèi)試行每周四天工作制,以提升職員的“工作幸福感”。
這似乎意味著:
當痛苦的漫長工作生涯將成定局,政策制定者郎心如鐵。但同時,他們也在尋找安撫民心的鎮(zhèn)痛良藥,四天工作制就是其中之一。
嚴格來說,馬克龍這次捅了馬蜂窩的提案其實并不太出格。
他主張,把法國人的退休年齡由目前的62歲提高到64歲。
對比同在歐洲的其他國家,即使馬克龍方案實施,法國人仍然享有較低的退休年齡。更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德國,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目前它和西班牙都在爭取把這一數(shù)字提升到67歲。
但這畢竟是法國,一個把自由浪漫刻在骨子里,視工作如毒藥的國家。
曾經(jīng)有個笑話說:法國人一年的生活分兩段,半年在休假,另外半年在為了這半年沒有休假而罷工。
平常沒事法國人都得想方設法早退休幾年,更別說如今讓他們提高退休年齡了。
反對的聲浪立刻席卷了全國,男女老少難得地站在了同一立場。
馬克龍?zhí)岢鲅舆t退休的理由非,F(xiàn)實,無非就是世界上每個發(fā)達國家都在面臨的相同問題。
老人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少,少子高齡化社會使得養(yǎng)老金系統(tǒng)入不敷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快將無法支付應負擔的養(yǎng)老金額。
2000 年,法國每一個退休人員對應2.1個繳納養(yǎng)老金的在職人員,2020年這一數(shù)字降到了1.7,未來只要沒有奇跡,就還會繼續(xù)下降,預計到2050年退休人數(shù)將超過在職人數(shù),變?yōu)?.4:1。
所以,政府不得不選擇延遲退休,讓公民多繳一段時間、少領一段時間,來填平養(yǎng)老金的缺口。
聽起來是無奈中的合情合理,但法國人并不買賬。
他們采取了很久未見的激烈措施:關閉學校、工廠,暫停部分鐵路、地鐵、航班運行,走上街頭邊跳齊舞邊喊口號:
“我要在患上關節(jié)炎之前退休!”
在抗議示威者看來,延遲退休有兩點最令人擔心的地方。
第一點,是退休年齡與就業(yè)機會之間的矛盾。
“馬克龍說是64歲退休,但我們真的有可能工作到64歲嗎?我是說,誰會愿意雇傭這么老的員工?”
一名40多歲的賭場營業(yè)員說道。
中國都市白領普遍有35歲即失業(yè)的危機感,法國人同樣擔憂,尤其是在全球經(jīng)濟下行、就業(yè)崗位緊張的現(xiàn)狀下。
64歲是法定退休年齡,但很多人擔心早在64歲到來前,他們就已經(jīng)沒有工作可做。
那意味著,他們將在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養(yǎng)老金的情況下度過幾個困窘的年頭。
另外,這還牽扯到代際矛盾。
十幾年前,日本曾有一種說法,叫做“銀發(fā)災難”。說的是高齡員工盤踞在公司高位上不肯退休,讓年輕人失去職場的晉升空間,以至于引發(fā)年輕人對老年人的仇視。
一位52歲的女性抗議者不愿看到同樣的事情在法國發(fā)生:
“我們也不想當老鼻涕蟲,黏在崗位上,不給年輕人騰地兒,可如果真的不能退休,那我們也沒辦法。”
另一點,是退休年齡提升所造成的隱性剝削。
“讓人們等待更長時間領取養(yǎng)老金對那些最無力等待的人來說影響最大。”
彭博社的一篇報道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幸能夠活著等到領取養(yǎng)老金的那一天。
整體來看,人類預期壽命確實在延長,但如果細化到每一個個體身上,依舊能識別出明顯的差異。
從事重體力勞動、危險工作、長期處于社會底層的人,預期壽命明顯比生活優(yōu)渥的都市中產(chǎn)要短。
科廷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澳大利亞,只有70%的土著男性活得足夠長,可以領取政府養(yǎng)老金,而普通人群的這一比例為86%。
對于他們來說,每延長一年退休時間都可能意味著他們有更大風險在拿到退休金前就撒手人寰。
“我無法想象到了60歲我還在扛這些衣服。”
一名45歲的法國服裝店員說道,由于長期搬運成捆的服裝,她的腰椎和關節(jié)已經(jīng)嚴重受損。
“坐辦公室的大老爺當然不在乎晚幾年退休,但他們有沒有考慮過窮人呢?”
實際上,這種擔憂并非憑空臆測。IFS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當英國政府把退休年齡由65歲上調(diào)至66歲后,65歲人口的貧困率增加了超過一倍。
以至于法國游行者繪制了各種馬克龍的諷刺漫畫,稱他為“富人的總統(tǒng)”。
“地鐵、工作、墳墓?”
“我們到底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活著?”
游行者穿行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如同一道焦慮的河流,他們奇特的歌聲回蕩在巴黎上空,試圖在議會強行通過提案前,讓更多官員聽到“勞動者的聲音”。
對于未來養(yǎng)老金的缺口,游行者提議:“向巨富和高收入人群去索取,不要一刀切地分攤在每一個人身上。”
截至目前為止,政府并沒有回應他們的提議。
馬克龍早在去年年底的新年電視講話中就表示,2023年“將會是退休改革的年份”,雖然物議洶洶,但他沒有改變決心。
不過,板著臉的法國政府也并非完全不考慮公民的心情,他們也在想方設法,提供一些鎮(zhèn)痛的麻醉劑。
一個解決思路是,既然受經(jīng)濟條件制約,延長退休已成定局,那么有沒有可能讓漫長的工作生涯變得輕松一些?
疫情大流行后越來越被重視的“四天工作制”首先被納入視野。
四天工作制,顧名思義,一周工作四天,另外三天做為周末休息。
不同地區(qū)試行的四天工作制細則不盡相同。有些地區(qū)將減少的一天工作時間均攤到其他四天中,有些地區(qū)在縮短工作時間的同時減少員工薪酬,也有些地區(qū)慷慨地既削減時間又維持薪酬,各有各的道理。
法國政府最近提出的“四天工作制”使用的是第一種模式,在名為“法國社會保障和家庭津貼征收聯(lián)合會”的部門小范圍試行。
該部門公務員在試行期內(nèi)每周只需要工作4天,完成每周總計36個小時的工作即可,并且不降薪酬。
工人爭取每周工作40小時的歷史照片
四天工作制真的能夠使人快樂嗎?
沒錯,去年全球各國的多項四天工作制試點實驗都反饋,減少一天工作,對于提升員工的效率、幸福感、歸屬感都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
“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放松自己,做點兒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一位英國婦女對剛剛體驗過的四天工作制贊不絕口,她參加了英國組織的3300人規(guī)模的大范圍四天工作制實驗。
實驗證實,雖然工作時間縮短了,但員工工作效率提高,生產(chǎn)力不僅沒有下降,還有小幅提升。
緊湊的工作時間帶來更精煉的會議、更有目標性的工作,利用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下班后,員工可以更好地投入生活。
它與遠程工作一樣,被視為“21世紀的工作方式”,可能更加適合未來人的需求與實際工作狀態(tài)。
“如果無法避免要工作到70歲,那我希望我的工作能更像生活。”
一位參與游行的法國學生說道。他表示,做為Z世代,在他看來很多工作都是“并不那么必要的、為了發(fā)展而發(fā)展的”,他希望在工作與生活的天平上,平衡點能比此前更加靠近生活一些。
在法國之外,更多國家已經(jīng)開始規(guī);乃奶旃ぷ髦茋L試。
成功的大范圍試驗后,英國準備把四天工作周永久化;比利時已經(jīng)允許工人自主選擇是否每周工作四天;西班牙和冰島啟動由國家主持的大規(guī)模試點……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
1921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將每周工作六天的時間減少到每周工作五天,拉開五天工作周的序幕。
不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jīng)把一周工作五天當做天經(jīng)地義的常識。
未來,如果工作生涯注定變得漫長而無望,那么今天的常識或許也將再次發(fā)生變化。
“媒體:四天工作制是延遲退休的良藥?”由中國社保網(wǎng)收集整理編輯。
本文地址:http://m.nzphb.net/guandian/225634.html
為了社保知識的普及、信息的傳播,中國社保網(wǎng)歡迎您轉載分享。但請注明文章出處并保留完整鏈接。否則我們將保留追究其版權責任的權利!
人眾所周知,我國養(yǎng)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卻不止15年,也就是說,實際上的繳費年限遠遠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繳費年限,對個人的影響也相對較...[查看全文]
養(yǎng)老金計算方法及公式(圖/文) 標簽: 養(yǎng)老金計算方法北京養(yǎng)老金最低限養(yǎng)老金如何計算北京養(yǎng)老金上下限退休金計算公式...[查看全文]